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促人艺“提速”

时间:2021-09-29 18:00:46阅读:69041
本报记者 牛春梅距离晚上的演出开始还有几个小时,北京人艺的大院外就已经有观众等待排队入场……18时30分左右,越来越多的观众出示了“健康码”&ldq
  • 家庭 剧情
  • 黄磊 陆毅 李小冉 黄奕 郑国霖 王丽坤 薛佳凝 盖克

本报记者 牛春梅

距离晚上的演出开始还有几个小时,北京人艺的大院外就已经有观众等待排队入场……18时30分左右,越来越多的观众出示了“健康码”“行程卡”走进大院,首都剧场前的广场上可以听到剧场工作人员在引导观众,“看《》的观众在这里检票入场,看《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的观众请往后走,从国际戏剧中心入场……”

随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开始试运营,北京多了一个文化地标,也让北京人艺这个已经有69年历史的老剧院,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北京观众对首都剧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看到它身边又多了两个“小兄弟”后,也会觉得很亲切。大概正因为此,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新剧场试营业一个多月来,两个剧场已经演出25场,接待观众超过一万人次。无论是冯远征导演的《日出》,还是濮存昕导演的《雷雨》,以及任鸣导演、郑云龙加盟的《榆树下的欲望》都是开票当天所有门票就全部售罄。更难得的是,这些新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是也得到了许多专家和观众的肯定,无论市场还是艺术,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可以说都迎来了“开门红”。

以往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走进北京人艺的大院,总会觉得这里的节奏似乎要比外面慢一些,让人觉得沉静。但如今走在人艺的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步履匆匆或是小跑的工作人员,“新剧场落成好像让剧院的工作驶上了一条快行道,剧院每个人都既兴奋又紧张,工作节奏也都变快了。”北京人艺副院长霍志静说。

“我们多喊两句,观众就能少走几步冤枉路。”首都剧场场务经理付东嗓子嘶哑地说,因为经常要大声提醒观众,剧场好几位工作人员的嗓子都喊哑了。付东已经来北京人艺工作很多年了,最近这一个多月则是他最忙的一段时间,“以前我每个工作日的步数统计顶多也就一万多步,现在每天能走三万多步。”一下新增了两个剧场,整个剧院每天要多接待一千多名观众,这段时间赶上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北京人艺小剧场三个剧场同时有演出,二十多名剧场工作人员每天都格外忙碌,“剧院食堂晚上五点半开餐,但我们从五点开始准备接待观众,一直要忙到七点四十分左右才能喘口气。”吃完饭没多久就又到了三个剧场的中场休息时间,发条又得重新上紧。

北京人艺设备部负责人崔博思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曹禺剧场舞台内部的图,一帮业内的朋友都点赞,羡慕地说这个剧场是“神灯配神台”。曹禺剧场有着国内最先进的舞台设施,整个舞台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升降推移,给了创作者更多自由,但这也让崔博思和她的同事们承担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我们一共16个人,负责两大三小五个剧场的灯光、机械、音响,人手总是捉襟见肘。”以往设备部都是下午开始工作到晚上,但从今年6月新剧场开始调试设备以来,崔博思都是早来晚归,工作时间经常超过12个小时。有一天因为在剧场里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家的时候右脚酸疼得没法开车,她只能叫代驾帮忙开回家。

人艺人的脚步在加快,年轻人的成长速度也在加快。继97年的陈白露之后,刚上演的《雷雨》中又有了一个97年的周萍,还在排练中的《原野》中也有一个97年的金子……以如此年纪担纲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北京人艺以前是非常少见的。在这些年轻人登上舞台的背后,是北京人艺加大力度扶持培养年轻演员,推动他们快速成长的初衷。《原野》的导演闫锐今年39岁,此次和冯远征、濮存昕一起执导新剧场试运营的三部戏之一,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剧院对年轻人培养的力度,“年轻会有不成熟,但都很有力量,我们就要靠着这个力量勇敢前行。”

“新排经典,年轻班底,表达了人艺不断求新求变的态度,年轻人担纲主角更体现了人艺对青年演员的高度信任和对代际传承的重视。”霍志静表示,剧场的增加对人艺剧目生产、艺术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如何保证演出质量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压力,一定要通过重视原创,挖掘、培养人才,才能让这种“开门红”的势头保持下去。 本报记者 方非摄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